• CrazyKen.CN 经典之站 经典与永恒的收藏站!

    Google
     
    当前位置:人物·文摘首页 >> 商业文摘 >>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赚钱的经验

   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赚钱的经验 (1)

    2008-01-18 00:45:45  作者:    已阅读:446次  文字大小:  

   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 赚钱的经验

    ??在闪光灯下,亿万富豪总是气度不凡,处处显露睿智又为人和蔼。向公众回忆自己创业的艰难和不屈不挠的经历时,令无数人感到敬佩和仰慕,引无数渴望成功的人竞相模仿。但多数的人仍然一生碌碌碌无为,因为他们无法看到辉煌的背后,无法明白积累财富的途径和与人打交道的手段,这些是万千的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知晓的。www.crazyken.cn下面是一个亿万富豪创业历程中鲜为人知的一面,不要错过,而且越往后越精彩。 ——作者序
      
      
     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白手起家的真实故事
      
       Paul Condrall,一个美国穷学生,怀着对美国百年史前淘金热的向往,尽管只是道听途说中国经济神奇发展,就毫不犹豫地来到中国,在既没背景又没人脉的情况下,仅凭一张外国人的脸面和通过模仿,在中国白手起家,仅用短短几年就获取超过十亿的财富。如果你从中获得启发,也许你就是下一个亿万富豪。

       1983年Paul大学毕业,他初次踏足中国是首都北京,由于当时中国能说流利英语又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人很少,他马上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文。他首次体会到美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,Paul每天下课后操着五音不全的普通话四处找人聊天,晚上用中文写日记。不到二年,他就能说一腔流利的普通话,比许多国内其他省份的学生还纯正,也写得一手好文章,如果不见其人,只闻其声,还以为是个中国人。反观中国学生,只会背诵课文,拼命做习题,埋头啃外国文学小说,结果花了十年学习英文,还是很烂。

       1985年的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,外国派驻北京的机构不多,跨国公司也未成气候,且不屑于他没有行业经验,而私人在北京创业环境很困难。Paul操着得意的中文,用半年的时间四处混,但到处碰钉子,什么也捞不着,只好回美国。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法律,毕业后回到出生地华盛顿,面对竞争激烈的律师行业难以立足,郁郁寡欢。经过思前想后,他总觉得凭借自己流利的中文,应该作为连接美国和中国两地的纽带才有优势,于是他写信给美国美开乐服装纸样公司的总裁,信中说中国有八亿人口,都是自己在家缝衣服,颜色仅有灰色和黑色,最后他毛遂自荐为美国美开乐服装纸样公司打开中国市场。与公司总裁面谈时,他带了一些旧纸样,说自已从小到大所穿的衣服都是妈妈购买该公司的纸样做的,凭着流利的中文,他终于获聘为该公司打开中国市场的前哨。www.crazyken.cn

       1989年他再次来到北京,按计划逐家拜访所有的大百货商场。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末期,商场的主任十分傲慢(还没有采用经理头衔),普通厂商代表除了要找熟人介绍走后门外,还要天天到场,等候主任有空闲又好心情才可以请求入场事宜。但他所到之处,只要一听到有美国人找,主任都丢开手上的工作,热情地接待,Paul一腔纯正的普通话总能引起对方惊诧和钦佩,在接触和商谈的过程中,他深深体会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崇洋媚外和害怕外国人向上级投诉,事情总是意想不到的顺利,即使面对海关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,这些都成为日后他常向别人炫耀的故事,亦让他从骨子内瞧不起中国的官员。

       美开乐纸样很快就铺满北京各大百货商场,但销售不理想,原因很简单:售价昂贵。一套纸样要三十多块,价钱足够买布缝好衣服的花费。Paul每天亲自到各个专柜推销,他把自己引以自豪的表演才能发挥到极点,总能吸引人群驻足观看,令其他柜台眼红,可惜旺丁不旺财。二年来,他负责经营中国市场一直亏本,按他自己所说的是全亏在支付他和老婆(Stacy,他在北师大时认识)的工资上,美国美开乐公司不干了,他只好打包袱回美国。在美国,他每天看到塞满邮箱的目录,灵机一动,设想如果在中国开展邮购美开乐纸样,不但在北京可以买到,全中国各省份都可以买到,销量一定不得了。但美开乐公司不买账,因为Paul没有邮购的工作经验,只愿意授权给他成为中国地区的经销商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,Paul决心模仿美国的邮购目录,用他和老婆赚回来的工资共3万美元自己创办邮购公司,销售美开乐纸样。www.crazyken.cn

   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


  • 蜀ICP备07505178号 
     
    经典之站QQ | 经典博客 | 有一个网站